钢笔字贴美文(钢笔楷书字贴)
发布时间:2023-03-02 文章标签: 文化 作者:yanzhuang 阅读(5)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外族统治的历史,即便如此,外族统治者也被灿烂多彩的汉文化所吸引,开明地为我所用,使汉文化的根脉得以一脉相承,没有被粗暴割裂。康熙、雍正和乾隆在这方面是供认的典范。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从关外一路奋力拼杀,直至统治中原。江山已定,他们抖落一身风尘,收藏好雕弓和宝剑,由武功转向文治。武力征服不了人心,征服人心的只能是文化,于是大量起用汉人,推崇汉文化,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文化大融合。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康雍乾盛世也名垂青史。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彰显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书法和京剧都具有历史纵深感,承载着广大华夏儿女深厚的情感寄托。但辉煌之后,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虽然都知道京剧是好东西,但年轻人鲜有喜爱,咿咿呀呀的,一板一眼,节奏太慢,没有那个耐性。随着电视和新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欣赏口味发生了改变,不用出门,手里遥控器一点,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不用请示汇报,不用抢占座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虽然少了参与感和热闹劲,却多了几分轻闲和自在。看戏,再也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已经压榨了京剧的生活空间。悉启 那么书法呢?字是敲门砖,写一笔好字,是无数读书人的追求。电脑还没有普及前,谁要是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受人们尊重和推崇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被别人请到家里舞文弄墨,书写对联,那是功德无量的事。可是,几乎在一夜之间,电脑进入平常百姓家,钢笔、毛笔提前“病退”,键盘成了神“笔”,要什么字体有什么字体。办公用电脑,商务用电脑,写信用电脑,方便、高效、快捷。如果愿意,一天“写”一两万字也是一碟小菜。即使偶尔忘字,拼音一打就出来,方便得很。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时间一长,问题出来了,那些才高八斗的博士、硕士,文凭虽槐卖高,字却歪歪扭扭,让人大跌眼镜,不敢恭维。是到了抢救书法的时候了。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自甲骨文始,逐步演变至今,可以说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这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文明长河里,灿烂辉煌的文化基因强壮着我们的肌体,浸润着我们的身心。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要么被外族入侵而中断,要么被战火而撕裂,只有中华文化没有随历史的变迁而走样,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理应成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文明的传承中,书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外国人喜爱中华文化,大多始于对书法的热爱。因此,书法于我们理应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随意。然而现实不容乐观,信息化时代,电脑代替了人脑,键盘代替了毛笔,能够写上几笔的人逐年下降,再不加以保护,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将消失在移动的时光里。请把目光投向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光辉名字,王羲之、王献之、米芾、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于右任、毛泽东……他们捋捋衣袖,在历史方位上挥动如椽之笔,潇洒地书写着自己的那一“体”,使文化大观园始终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狂草、颜睁明如真卿的楷书……这一件件艺术瑰宝,仿佛饕餮盛宴,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沉醉其中,大呼过瘾。阳光总在风雨后,每一个书法家的背后,都有一段勤学苦练的故事。王羲之当年学书成痴,经常观察飞鸟的轻灵、虎豹的迅捷、苍鹰的雄姿、树木的形态、山形的走势、河水的流向,集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把个人体悟融入到书法中。他有个癖好,喜欢在夫人大腿上比划练字。一天,他又在夫人腿上比划起来,夫人假嗔道,人各有一体,不要总在我身上比划。“对,人各有一体!”夫人这句话给了王羲之极大的启发。自此他越加注重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师法古人而不拘泥,终于成为名留青史的“书圣”。凝聚着他才情与感情的《兰亭序》,大胆突破前人的规矩,写得行云流水,律动空灵,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纵横卑阖,挥洒自如,书法同样得到举世公认。平时除了读书,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帖临帖。一次,他听说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真迹》,便向黄炎培借来研读,说好一个月后归还。这本字帖是黄炎培的镇家之宝,看得比生命还重。黄炎培很不放心,担心毛泽东“忘记”了,借出一周后便打电话询问。“不是讲好借一个月吗?我正在看呢。”毛泽东平和的语气,让黄炎培有点尴尬。又过了几天,黄炎培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来催问。“还有7天,我数着呢。”毛泽东在电话里笑着说道。一星期后,毛泽东信守承诺,让《王羲之真迹》完璧归赵,留下了一段佳话。读帖、临帖有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开始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到的只是字;随着功力、阅历的加深,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读出蕴藏其中的时代特点,政治哲学,人情世态,经济发展,历史风云。如魏朝流行碑体,这种字体端庄大方,金钩银划,有金石之气,充分体现了魏晋风骨。唐朝喜好行草,恣意汪洋,潇洒不羁,这是当时江山一统、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真实写照。宋朝皇帝赵徽宗不爱江山爱书画,擅长花鸟,苦练书法,自创瘦金体。江山都玩丢了,不瘦才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如果你不了解那个人,单看他的字就可以略知一二。毛泽东的字体飘逸隽秀,入木三分,整体布局错落有致,起承转合自然天成,有横扫千军之气势。这就暗合了毛泽东不拘小节、多谋善断、胸有韬略、勇于创新的性格。苏东坡的字肥厚中暗藏端庄,古拙中透着灵动,佛性仁心,契合了他浪漫而豪迈,超脱且敦厚的性格特点。列位看官,可别小看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一撇一划都从历史深处走来,从象形、会意、形声、转借的组合中可以看到文字形成的韵律之美,从上下、左右、杂合结构中可以看出文字构造的建筑之美,从由繁到简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文字演变的绘画之美。汉字真是好东西啊!品读一本好帖,临写几个好字,就如同与智者对话,与高手过招,与贤人清谈,既如沐春风,又涵养心性,不亦快哉!公众号:天府散文
学习硬笔书法,建议从楷书入门。楷书是一种很讲究法度和规矩的书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所以有了楷书的基础,以后不管是写行楷,还是行书,或者学习古慧梁帖,都会更沉稳,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关于字帖选择,一定要选择教程类的字帖,什么是教程?就是可以教练字小白从零开始学习的。我推荐田英章老师的《楷书入门》和《正楷一本通》。
1、《楷书入门》一套三本。第一本是笔画偏旁,第二本间架结构,第三本为实战训练。帮助初学者从基本笔画开始学习。
2、《正楷一本通》一套有五本。分别是《正楷基础教程》、《诗词·美文》、《常用字范》、《30天练字计前陵运划本》、《特制临摹本》。我觉得这套字帖特别适合零基础或者练字基础较差的童鞋。特别是《30天练字计划本》给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童鞋带来了福音。
《楷书入门》和《正楷一本通》都可以在线下的书店买到。如果你觉得麻烦,还可以在网上购买,非常方便。
字帖准备好了,接下来就该你上场了。千万不要买了后,就把字帖仍在一边,光说不练假把式哦!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觉得一个练字挺枯燥的,你可以找周围的朋友和你一起来学习,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设置练字阶段性目标和奖励机制,每天在群内练字打卡,互相监督,这汪袭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参与感。可以让练字长久坚持下去!!!
欢迎关注“聪聪墨香屋”,和聪聪老师一起趣玩书法,通过写字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