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杂篇

美文首发

发布时间:2023-03-04 文章标签: 别人 作者:yanzhuang 阅读(5)

情感 美文 首发判断一个人情商高不高,最早的根据应该是看他是否会洞察世事、人情练达,做到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到哪里都吃得开。只不过这更像是一种人设,可能做了一辈子好人,100件事圆满了99件,却因为一件事脊瞎毁了,人设崩塌了,人也就不或耐灵光了。相对而言,情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苛的束缚,仅仅是看一个人会不会说话,能怎样把事情处理好,不给别人难堪而已。人的情商如何,其实从他一开口,就已经显露无出来,情商高的人,必然有一个恰当的、不错的开场,通过初次的言谈,大致就能分辨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能做到对上不奉承,对下不贬低,尺度适中,言辞得体,这样的人,就是情商颇高的人。决定一个人情商高低、修养如何,从他的语言、谈吐中,就能窥视。Par1、情商低的人,爱夸夸其谈;情商高的人,善于倾听回应。人与人相处之道,有一条法则叫:善于倾听。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不要随便发表言论,也不要过于强势的抢话题,能做到一个善于倾听的听众,别人会很更加认可。相反,出口就开始夸夸其谈,不是炫耀这样,就是吹嘘那样,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肤浅、粗俗,让人难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一开口就给人自以为是、不尊重人的印象,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夸奖自己的时候,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自然是不受喜欢的。与之相反,一个喜欢听别人讲什么,再做出回应的人,会显得沉稳、冷静、有修养,懂得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这样的人,就会显得得体、随和。情商低的人,不太会注意别人的感受,也不考虑别人的想法,总是我行我素;而情商高的人,善于察言观色,留给别人足够的空间,让别人来表现,尽量的缓和气氛,避免大家尴尬。Par2、情商低的人,是话题终结者;情商高的人,激衫野春发别人表达欲。有一种低级而错误的行为,叫“把天聊死”,这就是情商低的人,成了话题的终结者;而情商高的人,总是会找不同的话题,善于营造气氛,还经常活跃气氛,即使遇到彼此存在分歧的地方,也能三言两语化解,让双方始终处于愉快的气氛中。这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有的人就像杠精,别人说什么,他都会怼,让别人实在不愿再说;有的人却是一个天生的聊天好手,总是不断激发别人的表达欲,而他只在其中穿针引线,不断调节。情商高的人之所以受人喜欢,很大程度上就是懂得成就别人,让别人觉得愉悦的时候,自己也享受到倾听的乐趣;情商低的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接人待物,很少考虑如何去适应别人。Par3、情商低的人,只想说自己的话;情商高的人,见人说人话见神说神话。短视频中经常一个问路的人,见到女性,直接叫人阿姨,然后问去某地该怎么走。这种具有调侃和嘲讽意味的内容,原本只是一个笑话,可现实中却真的有这样的人,不看对方身份、来历,从始至终都是一种方式、一个口气说话。原本简单的问路这样的道理,遇到中老年妇女,叫阿姨也就罢了,连年轻的女性也叫阿姨,不得不说这人情商太低,脑子的确不好用。同样的事,如果换个人,见到年老叫阿姨,年轻的叫姐姐,或者女士,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以此可以看出,情商低的人,不管环境如何,面对怎样的外界,都只会用一种方式应对;情商高的人则善于变通,懂得转换思维,见到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看别人为什么那么成功,那么受人欢迎?而有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众矢之的,典型的不受待见,原因就在于情商高低,不会根据场景、对象来转变。语言表达是人最好的印象,开口给人的第一感觉,会决定别人是否喜欢你的结果。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临什么样的机遇,情商高低都会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走向,和别人如何沟通、如何交流,一开口,别人基本就会知道这个人的情商高低,然后给他怎样的回复,做出怎样的反应。你有故事吗?你有烦恼吗?欢迎私信给我,我在这里等你我是妮夏 情感 ,11年 情感 分析经验,帮你揭开故事背后的真相

林清玄他写了很多好的散文,我看大悲殿的燕子的时候,那种感觉.....没的说了。

大悲殿的燕子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了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行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然后钟声响了。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慢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听着这佛钟,想起朋友送我们一卷见如法师唱念的《叩钟偈》,那钟的节奏是单纯缓慢的,但我第一次在静夜里听叩钟偈,险险落下泪来,人好像被甘露遍洒,初闻天籁,想到人间能有几回听这样美的音声,如何不为之动容呢?

晨钟自与叩钟偈不同,后来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惊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面前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飚风……

美文首发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谈汪;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抚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叫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次沉默,忍不住敏山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咻咻,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桥侍中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邪,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我说如潮,是形影不断,音声不断的意思。大悲殿一路下来到女子佛学院的走廊、教室,密密麻麻的全是燕子的窝巢,每走一步抬头,就有一两个燕窝,有一些甚至完全包住了天花板上的吊灯,包到开灯而不见光。但是出家人慈悲为怀,全宝爱着燕子,在生命面前,灯算什么呢?

我仔细地看那燕窝,发现燕窝是泥塑的长形居所,它隆起的形状,很像旧时乡居土鼠的地穴,看起来是相当牢靠的。每一个燕窝住了不少燕子,你看到一个钻出来,一剪翅,一只燕子飞远了,接着另一只钻出头来,一个窝总住着六七只燕,是不小的家庭了。

几乎是在佛鼓敲的同时,燕子开始倾巢而出。于是天空上

同时有了一两百只燕子在啁啾,穿梭如网,那一大群燕子,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在早晨刚亮的天空下有一种非凡的美丽。也有一部分熟练地从大悲殿窗户里飞进飞出地戏耍,于是在庄严的诵经声中,有一两句是轻嫩的燕子的呢喃,显得格外地活泼起来。

燕子回巢时也是一奇,俯冲进入屋檐时并未减缓速度,几乎是在窝前紧急煞车,然后精准地钻进窝里,看起来饶有兴味。大悲殿里燕子的数目,或者燕子的年龄,师父也并不知。有一位师父说得好,她说:“你不问,我还以为它们一直是住这里的,好像也不曾把它们当燕子,而是当成邻居。你不要小看了这些燕子,它们都会听经的,每天早晚课,燕子总是准时地飞出来,天空全是燕子。平常,就稀稀疏疏了。”

至于如何集结这样多的燕子,师父都说,佛寺的庄严清净悲喜舍是有情生命全能感知的。这是人间最安全之地,所以大悲殿里还有不知哪里跑来的狗,经常蹲踞在殿前,殿侧的大湖开满红白莲花,湖中有不可数的游鱼,据说听到经声时会到水面来。

过去深山丛林寺院.时常发生老虎、狐狸伏在殿下听经的事。听说过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回一个法师诵经,七八只老虎跑来听,听到一半有一只打瞌睡,法师走过去拍拍它的脸颊说:“听经的时候不要睡着了。”

我们无缘见老虎闻法,但有缘看到燕子礼佛、游鱼出听,不是一样动人的吗?

众生如此,人何不能时时惊醒?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呋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再从深一点的观点来思考,这世间有许多的“怨憎会”,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夏丐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丐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日

句子推荐

Copyright © 鼎文句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038372号 Power by ZBLOG版权 美文摘抄,高中800字作文,初中作文,读后感,日记,经典语句,经典句子,诗句大全尽在鼎文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