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美文(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养殖业)
发布时间:2023-03-05 文章标签: 鹌鹑 作者:yanzhuang 阅读(5)
说起创业,很多女性心生向往,可是却没有勇气去做,其实创业并没有那么难,当你决定创业的时候,你就已经领先了一大部分人。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一个农村妇女的 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2001年当教师的张凤英下岗了,连微薄的收入也没有了,于是开了一家配件门市部,生意很一般,和丈夫(徐培亮)的工资加起来也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不认输,总想着做点什么,宽谨才能把日子过的好起来,走到同龄人前面。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有了坚定的想法。2004年徐培亮开车给一个养猪场送玉米,她跟着去了,猪场很大,成群的猪用汽车拉着去卖,一下子卖了十多万块钱,她看着眼馋了、动心了。回去以后就和丈夫商量想养猪,徐培亮当时就同意了这个想法。于是和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钱,(当时很多人都反对这一做法,说这行业不可能挣钱)开始备料建猪场。盖猪场的时候没钱雇小工就自己当小工。一个小型猪场建起来了,没钱买种猪,就把家里唯一值钱的旧汽车卖了,买了20头种猪。从没喂过猪的她,碰到更难的事了:配料、防疫、配种、产仔都一窍不通,怎么办?通过虚心请教,查资料,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掌握了一些养猪的知识。2005年冬天第一批商品猪出栏了,挖到了第一桶金的她更加有信心了。继续扩大规模,到2008年已发展到年出栏800多头商品猪的中型养猪场。2009年她准备继续扩建的时候,来了一场全国大范围的疫情,养殖户们都担心受怕,怕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在这危急关头得到了政府部门和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自己也努力做好防控工作,终于打赢了这场胜仗,猪场没有丝毫损失,接着迎来了第二轮猪肉价格上涨高峰期。接着人们掀起了一时的养猪热潮。这时张凤英又产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她不惜代价为农户提供药品、技术等方面的无偿服务,并帮助他们买回低价饲料、卖出高价猪肉。她不仅解决了村里出售难的问题,还为村里以后的发展谋出路。她还带头承包了村里樱缓的土地,发展规模 种植 产业。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创业,她现在集种养殖一体化发展,承包土地500多亩,年出栏商品猪1500多头,肉羊600多只,还增加了部分特色精品养殖。近年来又一批农民也融入到了这次创业大潮中,村里农民有的搞养殖,有的搞特色农业,虽然现在农产品市场前景不是很好,但她鼓励这些创脊巧模业者要坚定信心,有党的好政策、政府的支持,农村产业是有发展空间的。她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拥护和政府的认可,被旗妇联评选为三八红旗手和致富标兵。2012年当选为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当了代表的她更深感责任重大,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微薄等等都是她牵挂的事情。她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是真正富了。这也正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奋斗目标。创业从0到1,什么最难?三年时间里,你经营的企业是否能够开始盈利?如果不能盈利,您 企业运营 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可以让投资人持续给你投资?三年里,你的企业是否获得足够优秀的人才,为后续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基础?三年里,企业是否已经从“杂乱无章”开始“有法可依”、“制度不断完善”?创业即是经营企业,经营企业和考试一样,需要时间、需要有人来教会你成长。不一样的是,在过往的考试里,有老师会教你学问,而在创业这门课程里,你就是自己的老师。在过往的应试 教育 里,条条框框的学问写在课本上,而当你拿起创业这本书时,上面空无一文,等待你自己书写。任何人的成功都无法复制,马云永远只有一个,马化腾也永远只有一个。那么朋友,如果你的企业刚刚起步,不妨我们聊一下在企业经营的三年里,什么是最困难的困难?我想最大的是人才。人才竞争是商业社会里最残酷的竞争,没有之一,为什么?因为所有事情都是“人”去执行的。在这样一个高效率轻资产的办公时代,一个优秀的人才抵得上千军万马。比如腾讯的张小龙,以一己之力带动腾讯市值翻番。对于创业公司,人才问题有哪些基本现状呢?第一,招人难。因为创业公司本身资金有限,福利待遇跟不上,首先在招人上就没有优势。其次,因为候选人本身的问题,企业花巨大成本招聘过来的人多数其实不能满足用人需求,招聘后一周内两周内 离职 的人也占多数。第二,留人难。主客观因素都有,现在员工基本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说走进走,非常随意。小企业不管做多少努力,那些你费尽心思培养了半年一年的人还是会一个不剩的走掉。这就是企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来之前,你什么都不会,没关系,我培养你,终于你可以上手做项目了,离职了。第三,招聘优秀人才更难。因为BAT和小米京东等优秀公司的竞争,其实他们是人才流失的最大祸首,原因是他们给的工资太高了、待遇太好了,没有人不心动。只要一心动,肯定造成小企业的人才流失。话说回来,BAT也不是什么人都要,也许他不要小企业的员工,你们小企业的离职员工可以先去中型企业,再从中型企业进BAT。如何解决以上这些关于人才的问题呢?第一,塑造小而美的团队。身边有很多案例告诉我,随着社会分工的垂直化,一个初创团队并不需要什么样的工种都需要,法务、PR都可以能省尽省。保持一个精干团队专心做业务和客户开发、对接、维护工作。这也是希鸥网想要追寻的一个目标,留下最适合的人,给予他们高薪,鼓励他们创造最好的业绩。不要贪图团队规模,就我所了解到的,以媒体同事举例,一个优秀的记者抵得上5个平庸的记者,不管是稿子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这样的。第二,保持企业业绩增长。业绩增长是公司招人留人最重要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方式。企业创始人在思考公司招人遇到瓶颈的问题时,不如换种方式去思考企业如何增长营收、流水、净利润。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BAT这些大型公司之所以能够不断吸引人才加入,除了他们的社会名望和镀金作用之外,最重要的是薪资高。第三,选择忠诚度较高的候选人 入职 。留人难,本身是忠诚度的问题,这条建议也许不对,但还是请创业朋友做个参考。有创业者问我,如果开始创业了,最大的建议是什么,我说,对于一个早期项目,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优秀的人而是选择一个忠诚度极高的人。高到什么程度?你的妹妹、弟弟,你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这些人忠诚度相对较高,价值观一致,相互促进。为什么不选择优秀的人呢?优秀的人固然重要,但他们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抽身离开也会给公司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创业从0到1,创业者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的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对、解决它们,才能走向成功。相关 文章 :1. 一个真实的农村女性创业经历2. 一个90后女性创业故事3. 返乡农村创业真实事例4. 青年返乡农村创业致富故事5. 农村女性创业现状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材料三鹌鹁养殖致富养成赚钱“一条龙”核心提示:用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组织大量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共同闯市场。致富项目:鹌鹑养殖案例地点:焦作市武陟县致富人物:亢希坤适合人群:普通投资者所需场地:固定养殖场地?鹌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小鸟,享有“天上飞禽数鹌鹑,地上走兽数狗肉”的美名,清炖或者油炸烧烤都.是难得的美味,产下的鹌鹑蛋一天一个,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焦作武陟县冯李村的村民就开始养殖鹌鹑,如今,村里男女老少都掌握了这门养殖技术,由此而形成的鹌鹑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养殖户: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万只左右。收购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来斤。而说起冯李村的鹌鹑产业,就不能不提亢希坤,1998年,亢希坤第一批精心饲养的3000只鹌鹑出笼了。皮高亢希坤:养下来当时行情也不错,赚了有七八千块钱,当时养下来咱也有个想法。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村里源源不断地高价收购“青年”鹌鹑。随着“青年”鹌鹑的热销,幼年鹌鹑的价格也一路走高,冯李村的鹌鹑养殖迎来了一次热潮。搞鹌鹑孵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这让亢希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就想着去孵鹌鹑。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亢希坤弄不明白,这被冯李村人称为看家本领的鹌鹑孵化技术,咋就成了砸饭碗的倒霉事呢。亢希坤:烂塑料纸把那个拔气筒给盖着了,导致一氧化碳回流,导致鹌鹑都中毒死亡。.第一批鹌鹁苗终于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着赶紧卖几批鹌鹑苗,把孵化鹌鹑的损失捞回来,然而市场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亢希坤:汝燃那些拉乌的,不来收乌了,出来的小鸟5分钱一只都没人要了。亢希坤血本无归,只有靠练就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吃饭了,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门。亢希坤:由于住的离公路近,正好碰见有几个人下车,下车他们问这儿是不是养鹌鹑。遇见这几个淇县人是我事业的转折点。1998年在鹤壁淇县有很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也赔了钱,闲置了大量的养猪场、养鸡场,淇县人听说鹌鹑的行情不错,便慕名来到冯李村取经,出于对亢希坤的人品和技术的认可,考察之后不久,他们便邀请亢希坤到淇县洽谈合作。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蔽卜是万把宏握穗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这时,淇县养殖户的种苗供应几乎成了亢希坤的独门生意,供应给人家的种苗如何保证质量也成了他经常头疼的问题。亢希坤:这些青年鸟,他们喂的参差不齐,该预防的没给人家预防,这导致人家没喂多长时间,人家鹌鹑的犯病发病是相当的高,提起鹌鹑都害怕,这时我发现这些问题后,决定自己重新搞孵化。‘?苗子好,养出来的鹌鹑才能好,才能培养自己的回头客,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认准的道理。亢希坤:当时20多天都没有脱这个衬衣,可以说就在那地上躺着,半个小时左右那就得起一次,看看,直到最后鹌鹑孵化成功。因为出现过煤气那个事了,对这个是相当注意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孵出的鹌鹑苗很争气,不但平平安安地顺利出壳,还给亢希坤挣到了一块在市场上立足的金字招牌。养殖户:后起之秀,把这个东西搞进化了。亢希坤这个种苗啊,既健康,种苗成活率高,销路也好。通过口碑相传,2002年起,亢希坤的鹌鹑苗开始远销到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但这出壳才几十天的小东西能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的考验,亢希坤不敢有一点的疏忽大意,可就是这样在一次去甘肃的送货途中,意外还是发生了。亢希坤:司机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车撞着人家车大概有20公分宽,当时那个大灯碗,扎到我腿上,当时那个骨屑都出来了,医生叫我看。卡车在异乡的公路上停下来,人受了伤,鹌鹁苗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次送货几乎注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亢希坤:因为你这是张嘴儿东西,你装到车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持续的时间长,这是个鸟,一车装得多,温度高,持续时间一长,它直接都死了。叫司机在当地租了个车,倒车,把我抬到车上,又出发了,当时感动的司机当场都在那儿哭了。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亢希坤:我走这个模式,把这个鹌鹑蛋从外边回过来,每天大概有万把斤,货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较平稳,信誉度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边给咱喂鸟的人、客户也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边发展有100多万只鹌鹑。这种双赢的做法让亢希坤的鹌鹑生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个曾经赔得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在村里举足轻重的产销大户。农村养殖创业经历材料四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万“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马印明精心呵护尚未出壳的小鹅马印明的创业故事:马印明今年39岁,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劲。闯荡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家里有台解放车,他就跟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19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磨出了茧子。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他有着自己的目标。1996年,年仅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风生水起。27岁时,他便晋升采矿主任。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创 业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2005年,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再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大有前途。”想到做到,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养殖场。2007年9月,养殖场正式开张。挫折“要干就要往大了干,不能小打小闹。”在经过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后,马印明笃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里的180多亩荒地,甩手大干。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了约500亩。马印明将养殖场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想结合,规模迅速扩大。到了2008年时,马印明的养殖场饲养了10多万只鹅,仅雇佣的工人就有40多人。一位客商看后惊呆了:“我跑了10多年的鹅场,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鹅。”马印明当时雄心勃勃,心想每只鹅少赚点,光数量就能取胜。他没有意识到风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市场如战场,行情瞬息万变。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考验马印明的意志。当年成鹅的出栏价降到了雏鹅进价以下。卖了吧,赔钱;不卖,光饲料钱每天就得几万。马印明将养殖数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仅剩下了1000只种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1000只种鹅成了马印明东山再起的根基。经过2008年到2009年残酷的市场洗礼,马印明接受了血的教训,一下子赔了400多万元。“算了吧,开矿闭着眼就能赚钱,你何必担这份惊受这份怕呢。”亲戚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然而马印明初衷不改——认准了的事就必须要干下去。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奋斗马印明再次去外地学习取经,并进行了认真 总结 和思考,尽管市场起起落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搞孵化一定能赚钱;同时经营过程中应搞合作经营,要风险共担,有钱大家一起赚,赔钱平均到一个人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损失。思路明晰,马印明的泥腿劲又上来了。当时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马印明用起了土方儿,在大炕上孵小鹅,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他成功了。之后他和亲戚又买来孵化机的零件,自己“攒”了两台孵化机,再后来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他们购买价格便宜的孵化机。合作社规模也稳步扩大,农户数达到了52户。马印明慢慢走出了困境。到了2010年,养殖场实现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现在养殖场的雏鹅已销往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最远的通过空运飞往海南。合作社带领着农民们走上了致富路。马印明养鹅成功经验:马印明是个实在人,提出“加强合作社间合作交流”这个建议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在经营过程中日益强烈的感觉。马印明自2007年开始养鹅以来,经历过不少挫折失败,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鹅专家,但真正促进他快速发展的正是他这种在吃透市场的基础上得来的“奇思妙想”。变废为宝,水葫芦养鹅42岁的马印明是迁安市杨团堡村人,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2007年9月,在迁安市转型发展的带动下,他办起了正农养鹅专业合作社,他决定利用自己承包的500亩沙滩林场发展养鹅业,由矿老板转身变成了养鹅哥。自此,马印明开始专心钻研与鹅有关的一切事物。谈及水葫芦,人们对它的印象可不是很好,它繁殖速度极快,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危害水下生物,还会堵塞河道,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可在马印明的眼里,水葫芦却是宝贝。“我自己有近2万只鹅,一天要吃两吨半的饲料,花费8000多元,一年下来花费近300万,怎样才能降低饲养费用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水葫芦,水葫芦含有丰富的粗脂肪、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而且是无性繁殖,种起来比较省事,我先在池塘里试种了几株,没过多久,就长满了整个池塘。“水葫芦种出来了,鹅爱吃吗?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把数百只鹅放进了池塘,结果奇迹出现了,我的鹅非常喜欢吃水葫芦,不大一会工夫,几百只鹅就将整个池塘的水葫芦哄抢而光。从此,这水葫芦就成了我养鹅的一大‘法宝’了。”舌尖革命,为鹅打造营养餐在马印明的认知里,喂鹅与人吃饭是一个道理,只有营养均衡了,鹅才能茁壮成长。为此,马印明给鹅搞起了舌尖上的革命。他种植了长势快、鹅爱吃的皇竹草,以及汁多、纤维少、再生能力强的菊苣。此外,他还利用50亩地种植杂草和玉米,杂草喂鹅,鹅粪肥田,50亩地可年产五万斤玉米和五十吨秸秆,玉米可以加工成鹅饲料,冬天秸秆可作青饲料,一点不浪费。“用多种牧草来喂鹅,可以使鹅的营养达到均衡,这样鹅的产蛋率、受精率才会提高。”马印明说。“但是光喂牧草也不行,因为牧草中含量最大的还是水分,就像人吃饭一样,有稀的还要有干的,所以还必须给鹅补充一部分粮食。”而马印明口中的粮食是他自创的发酵饲料。“用这发酵饲料喂鹅有两大好处:一是营养成分高,鹅更爱吃。经专家检测,发酵后的饲料所含的蛋白、有益菌等成分都有所提高,而且味香,易于消化。二是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降低成本。普通饲料保质期只有两三天,买多了就有可能浪费掉,买少了就得多次买,增加运输成本。这发酵饲料,节约空间,易储存,只要不开封、不漏气,就可保存三到五年,没有浪费和多次买的问题。”马印明告诉记者。循环养殖,让鱼给鹅打工鹅在池塘中嬉戏时会将30%的粪便排到水里,这会促进水中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质变坏。怎么解决这些粪便和浮游生物呢?经过一番思考,马印明找来了帮手——鱼苗,原来他是要让鱼来给鹅打工。那么多的鱼,到底要买哪种呢?经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最终马印明将专吃浮游生物的鲢鱼请进了他的池塘。水中的浮游生物解决了,可马印明看着水面上漂着的鹅吃剩下的草渣、草屑以及鹅槽里残留的饲料碎末,觉得非常可惜,他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剩菜剩饭”充分利用起来。看着池塘中一天天长大起来的鲢鱼,马印明灵机一动又买来了专吃草的草鱼和吃杂食的鲤鱼,这样既净化水质,又不浪费草料和饲料,还可养鱼形成新的财源,一举多得。现在马印明的养鹅场里呈现出了一副“水上是鹅,水下是鱼,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现在我的30亩水面,每年至少可产5万斤鱼,又是一笔不少的利润啊!”让鹅给鱼打工,这让马印明更加喜出望外。“以前我们是卖鹅苗,而现在,我们用以鹅苗同样的价格卖起了珠蛋”,在马印明的孵化场里,正在选蛋的工人告诉记者,“珠蛋就是经过光照被检测出已是受精,孵化十二天左右的鹅蛋,这样就解决了运输鹅苗途中鹅苗损耗的问题,既降低成本,又方便客户运输,一次顶以前运鹅苗的2倍,还提高鹅苗成活率,这是个双赢的好事儿!仅半年我们就卖出了100多万枚珠蛋,营业额达七八千万呢。”“我们这里的气候适中,比较适合鹅产蛋、孵化,以前,我们的鹅苗主要销往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今后我要让它畅销全国,我要成为咱全国最大的养鹅哥!”手里拿着一枚珠蛋,马印明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与农村养殖创业经历材料相关的 文章 :1. 农村养殖创业事迹材料2.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3. 农村养殖成功创业故事4. 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5. 回乡养殖创业典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