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涠洲岛美文(北海涠洲岛旅游攻略自由行3天)
发布时间:2023-03-05 文章标签: 我们 作者:yanzhuang 阅读(4)
迷人的北海涠洲岛风情我一直有去涠洲岛旅游的念头。——涠洲岛是广西最大的海岛,位于北海半岛东南面36海里处没拍孙,由南至北长65公里,由东至西宽6公里,最高海拔79米,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住有多人口,其中85%以上都是客家人。它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该岛北临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岛上植枯链被茂密,风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为最。岛内风光壮美,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滴水丹屏”,“龟豕拱碧”,“芝麻滩”,“法国传教士人头像”,“火山弹荟萃”及三婆庙,圣丹庙,天主教堂和汤显祖观海处等。近来休息几日,我家老覃吵着出去转转,于是,跟姐(老覃叫她彩,我也跟着叫阿彩)、表妹一合计,我们一行4人在桂平市客运中心乘坐8月10日上午10点半平南至北海的班车直奔北海。车子从车站驶出后,到了贵港西站、经横县、灵山、浦北、合浦到北海,逢站必进。难坐的长途卧铺大巴,车况不好,服务态度差,位少人多。到贵港时车的离合器就不好用,坐汽车获得了火车的享受,起动的感觉与火车起动的响声和振动很难说有什么两样。票价102元/人,到北海南珠站时已是下午5点半了。这一淌车,最苦的要算表妹,她本身就有晕车的意念,可偏偏她的位置就在厕所旁,忍到合浦才能换位置!六点多我们在市中心位置的家佳宾馆住了下来,275元/间,贵了点,但在繁华地带,也不能说不好,很方便的。休息一会儿,我的同学龚和我去北海国际客运码头购票。买票的下班了,只得倒回到住地附近的小广场要了四张次日2点半的船票,120元/张,北部湾1 号大船。折腾到八点多九点才在北海1号高档住宅区附近吃海鲜套餐。之后,坐车在海边转转,看看夜色海景,疲倦到11点多才休息。但鱿鱼那墨汁的味儿还在回想中,挥之不去。8月11日,搭中午2点半的北部湾1 号大型客轮上岛。天气很好,没什么浪,船行得很稳,天很蓝,海也很蓝。我们都跑到甲板上看海了。在甲板上,人们大都忙于拍照。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男女老少,不管肥瘦美丑,都能大大方方地摆出各种姿势与大海合影留念,这也许就是大海的包容吧。客船边不时有鱼船经过,是回北海的。当有飞艇经过时,滚起的大浪也会把大客轮摇晃一阵子。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涠洲岛。临近涠洲岛,映入眼脸的是深入大海的石油货运码头钢铁大桥。更远处能看到涠洲岛岛上南海石油的石油塔燃起的火,风景真的很美。然后能看到鳄鱼山公园的灯塔,和远处出海归来的渔船。海岛真的很漂亮,那是个嫩绿色的世外桃源呀!此时坐船的疲惫一扫而去。出了船便上涠洲岛北港码头。太阳很猛烈,我们谁都顶着烈日,汗流满面,面红耳赤。找到大家都心烦意乱时才发现来接我们的女司机。她把我们带到了一部“三脚猫”——三轮摩的前。大家坐着她开的贺斗摩的环行了半座岛,就到了我们预定的坐落在石螺口海滩附近的渔家乐“海风情宾馆”。到了宾馆分配好房间(双人房230元/间),放下行李已经是晚饭时间了。住店里也有几桌游客才吃饭。在问了没有要的海鲜后,我们就到村路上找了架“三脚猫”直奔涠洲街去了。街道就在海边,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日落西斜时。海边日落也的确很壮丽,夕阳无限好呀。金色的霞光洒落在密密麻麻的鱼船和古镇上,还有那忙忙碌碌的渔民和游子的身上。在街上的大排档里,我们点了濑尿虾、扇贝、花甲等贝类以及花蟹、青衣和刀仔鱼等海鲜,一共花了240多元。晚饭很美味,都是大家喜欢吃的东西。吃完晚饭,我们随便在街头找了个“三脚猫”便回了宾馆。“三脚猫”司机是个40多岁的岛民,高瘦高瘦的,有些黑,但人比较精神。闲谈中我认为他为人不错,是个良民。他说他是离海边很远的村,不能做餐饮、住店或者其他生意,只能用摩托车搭客。平常日收入两三百块,多的时候有四五百,生意也算可以了。我们约定请他明天带我们到五彩滩看日出,五点钟出发。谈好价钱是180块他带我们基本游完景点,要求他按时来接我们。但他说他会提早来等我们,我们算找对人了,不错。夜还不深,我们顺便到海边玩耍,想看看海边夜阑人静的景色,感受下涠洲人的生活。海边离住店比较远,步行要10分钟左右。海边人很多,有游泳的,有看夜色的,有大人有小孩子,很热闹。我们看了一下,比较暗,不敢下海。玩了一下就折了回来。可很不幸福,住处没电没水。这间旅店是新开的,没有发电机组,只能等公家来电。大约晚上11点,终于有电了。冲冼完毕便休息了,明天要早起啊。8月12日。4点半过点几,“三脚猫”司机打来叫醒电话:看日出啦!于是,睡眼惺忪地换上漂亮衣服,穿上新准备的胶鞋的我们,眯着眼睛滚到了楼下。五点多,借着手机的亮光我们出到村边路旁,司机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五点一刻,出发!天还很黑,路边的野生动物也还在睡梦中,而我们,我们已经在去看日出的路上啦,轻轻的晨风吹拂着我的脸,好想好想睡觉哇。一辆辆的电动车,一对对的依依相缠情旅被我们的“三脚猫”甩在后面。六点不到,来到芝麻滩。在通往海边的路旁,那生意人已经早早地守候着海边追日的发烧友。他们在大声吆喝着叫买早点,出租沙滩椅。我们每人要了一杯豆涨,五块钱一杯。每人租了一张沙滩椅,五块钱一张。当我们稳稳当当地坐到海边的石板上(黑暗中我以为是水泥地板)时,发现了黑压压的人头,原来已经有这么人在等待日出了。等啊,等啊,过了半个多钟头了,太阳好像还没有出来的意思。完了,太阳公公该不是赖床了吧。或许,昨天让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落日,今天不一定有幸能看到壮观的日出了。望东方海面,方才还是黑黝黝的伸手不见五指,不知不觉间,远处海面现出一丝淡白的光线。片刻间,天边些微晨曦发亮,接着,薄薄的霞光淡淡显现,红霞泛映海面,东边海水红了一大片,突然,有人喊,好漂亮的云彩。一转身,一大片的火烧云突然在周围腾起,将身边的树木和山头剪裁得错落有致。远处,天边跳出一个小红点,海浪翻腾,使它时隐时现。一眨眼,小红点加长成殷红的弧线,尔后,象一弯鲜红的鹅眉;再眨两眼,一个巨大的红球从天的边际,从大海的尽头跳出来,象火焰一样红。飘浮在海面的太阳比天空挂的还大,上面的大红球渐渐缩小,变成一个金黄的汽排球,冉冉升上天空;下面的红球变成一片零零碎碎的红霞,洒满大海海面。。。。。。清晨伴着微微的海风眺望大海观日出,是你远离闹腾、远离烦琐的一大享受。此时此刻,各式各样的相机,手机在嚓嚓的响个不停,忘情的人们在贪婪地摄取着黄金般的景色。太阳慢慢扒上来,天也慢慢地亮了起来。远观芝麻滩,滩涂上到处是散落了大大小小、型似芝麻的黑色火山岩石,层层叠叠的土黄色山崖上绿树丛生,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十分鲜艳。靠近山崖的礁石群上到处都布满了形状各异的海蚀沟,礁石群在长时间海水的冲刷下表面变得非常光滑,而且还有海藻的作祟,行走在上面得小心翼翼的,不小心的人时不时会摔个饿狗铲粪、四仰八叉。我们在忘我地享受的这大自然美好的时光,“三脚猫”司机催促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七点上下,我们前往涠洲岛天主教堂。涠洲岛天主教堂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群由教堂、男女修道院、医院、神父楼、育婴室等组成。建筑材料取自岛上。一百多年来,涠洲岛天主教堂虽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冲刷,仍保存完好。法国哥特式的天主教堂颇具特色,它高13.5米,长56米、宽17米,全用岩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纳教徒1500人。涠洲岛天主教堂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公元1861──1880年)历经20年才建成。据说此教堂为当时全国四大教堂之一。因历史原因,除教堂和钟楼外,其余建筑物都已荡然无存了。但,迄今教堂仍可供教徒们做弥撒祈祷和观瞻。听说现有信徒2000多人,每逢星期日,便有善男信女到此做礼拜,热闹非凡。太阳刚刚出来,还不很热,从海边吹来一丝丝的海风好凉爽。中途,我们在路边吃早餐,是10块钱一碗的米粉。早餐店里,那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在点餐,已经很熟练的在帮其父亲争钱了。这个早餐大家还算是吃得挺美的,因为都有点饿了。吃过早餐我们踏上继续前往教堂景区之路了。我们从芝麻滩坐了十多分钟就到了天主教堂。由于还早,这里人不多,做生意的比顾客还要多。教堂门前的大树下,都是些卖与海相关的小工艺品小摊占点,卖的东西各处都差不多。到教堂左边的厕所放下一块钱后,大家就散开往周围看了,也顺便买点小礼物。不知什么原故,教堂没有开门。看不到里面的精华,这是个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些遗憾。拍了几张照片就想跑了。阿彩买了些小礼物,当然还买了几把超便宜的香蕉。岛上盛产香蕉,一上岛就可以看到全岛遍布的香蕉林。在这里最便宜的要数香蕉了,老太太卖的小香蕉,大概1块钱一斤。八点左右,我们转战火山口地质公园,也就是鳄鱼山公园。鳄鱼山景区就是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拥有震憾人心的火山、海蚀景观。公园位于涠洲岛南部西岬角。三面环水,为海岛中的半岛,状似一条在海面向前游动、正张嘴欲吞食的大鳄鱼。园区占地26.88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火山口所在地。园内,山上林木苍翠,野花繁盛,鸟鸣燕舞四季;山脚沿岸火山岩石千姿百态,奇丽动人。岛上地质、地貌多样,海洋生物繁多,是旅游观光的好场所。火山口也就是火山喷发时的口子,在鳄鱼山脚下,因壮观的火山熔岩而出名,是涠洲岛上最主要的景区。这里的火山岩石各有千秋,形状怪异,奇妙极了,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公园建有火山地质博物馆,馆内设有陈列室、标本室、展示厅等科普活动场所。从天主教堂到鳄鱼山景区要二十多分钟。当我们准备购票时,阿彩发现她上岛时买的入门票没有带。这是景区游览通行证,没有行不通。这还得“三脚猫”往住店跑一淌。好在很近,正想叫她带充电宝,人已经回来了。手持20块钱的入门票,我们上了旅游观光小车,五六分钟就到火山口景点了。从门口看去是高高的灯塔。大灯塔射程20海里,可以给过往船舶和岛上的渔船指明方向。灯塔正面是一支雄起的清代小火炮,这东西桂平多,不值得看。往海岛方向走,是许多用夹杂着珊瑚的石片沏成的码头级,这是那地方特有的。这里有很大的露台和木栈道。木栈道沿着火山口周边布置,很漂亮,与海边美景配合默契很适合游人拍照。近水平台有个景点,那就是汤显祖雕像。400多年前,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到徐闻县任典史,因行程时间长,有时间沿途消遣,所以他曾经在北海市逗留过,也游览了涠洲岛。被贬失意的汤显祖来到这个岛上之后,观赏了这里的美丽景色,心情渐渐好了起来,随笔写下了一首叫《阳光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寄郭廉州》的诗: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乌艚藏黑鬼,竹节向龙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诗中,描写了北海得天独厚的气候,突出赞美了北海之宝——珍珠,把珍珠写得非常珍贵,而且吸引人。这珍珠就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合浦明珠。下到海边,是另外一个世界。蓝天、白云、大海,还有那阳光下千姿百态的火山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沉醉在此,令人久久不愿离开,这不就是人间仙境?鳄鱼嘴火山地质公园的确是各种火山奇特地貌最集中的地方,但有一处名为“平台听涛”的地方很吸引人,那里的礁石确刑状各异,大小、深浅不一、数不清的火山喷发口,仍与海底相通,海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映衬下银光闪闪,让人实在难以抑制想要下水的冲动。我们一边走,一边照相。人很多,取景要快,否则,会常换主角。刚才不想买遮阳帽,这个时候感觉帽子很重要了。管他呢,这是八月天呀,谁来北海不晒成非洲人?太阳真的很猛烈,从水边往岭上返回还不到十分之一,表妹已经喊累了,而老覃似乎对美景不感兴趣了,但阿彩还是挺住了,不愧为姐。我们在10点半回到了地质博物馆。那里随便看,不收费。由于我们住的地方离海边有点远,我们决定转移到滴水村住,那里有著名景点滴水丹屏。滴水丹屏位于涠洲岛滴水村南岸边,原名滴水岩。绝壁上部绿树成荫,壁上层间裂隙常有水溢出,一点点往下滴,如朱帘垂挂,景致优美。听说滴水丹屏的海滩非常不错,靠近水边的沙子很细腻,中间铺满了碎珊瑚,再往岸边就是松树林。是赏日落的最佳位置。在晴天的时候,每当傍晚时分,将落滴水丹屏海滩的太阳会绽放出一天中最后的灿烂,为人们呈献出最绚丽的晚霞。“三脚猫”带我们到滴水村时,我们原定的两间房已被别人占了,我们感到很无奈。司机自告奋勇说由他带我们找!可在村里面转了七八间,不是说没房就是摆摆手,连说都懒得说。我们的心开始有点忙乱起来了。这时候,司机发话了,他在了解我们只是想住多一两天时,建议我们倒不如回去。因为,有台风。过两天可能就不容易回去了,台风可能要四五天才过,渡船不开航。这就是良民,这就是良民的具体表现。我们采纳了他的意见,先到滴水丹屏去看看风景再往涠洲岛北港码头买票返程北海。可大家真的没有心情去欣赏滴水丹屏景色了。上午11点半准时出发去涠洲岛北港码头。这时烈日当午,正是那么毒,那么辣之时,大伙的心情不怎么舒畅。这么热的天,能浸水该是多大的享受啊,可我们还没有享受到涠洲岛海水的柔情呢,这是我们涠洲岛之行最大的遗憾。表妹排了大半天的队,为我们买到了四点钟来时坐的那船的船票。在候船厅耗了几个钟头,在供电时有时无,旅客时济时稀,心情郁郁寡欢的情况下,我们于六点多返回到北海。可当我们满怀豪情,请“三脚猫”带我们去北海银滩附近宾馆,准备填补下涠洲岛之行不能游泳的遗憾,先去游泳,浸够水再安排晚餐时,中途就被大瀑雨泼了个从头凉到脚!我们不得不在路边避雨。雨稍小时,找了很长时间才在预订的旅店安顿下来。雨,不停的下,有时还带着闪电。大约半夜时分,雨终于还是停了下来了,可这次海边游泳与我们无缘。。。8月13日,大概是下午3点钟左右,我们一行四人回到了平凡又伟大的桂平市,此次北海涠洲岛风情之旅的游程到此就结束了!然而这一歌声久久在心中环绕。终于行成风情万种的涠洲岛。。。。。。孤岛不孤,色彩斑斓。那带点海味的微风,吹拂着带皱的心情,风干烦恼的往事。有苦涩风格的海水,荡涤那心灵的尘埃,漂白凡人的奢望。。。。。。我像好奇的海鸟飞翔的海与绿之间,尽管热情洋溢的光线,缭绕着那过分的要求。。。。。。世事像岁月一样无奈?鳄鱼岛的火山岩——象征着男人坚强的意志,滴水滩的细白沙——不就是女人似水般温柔!我就在海的怀抱回想走过脚印,那么浅,却那么亲切有形。回来时我只带走一丝海的清凉。。。。。。(2013.8.23)
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涠洲岛明初仍属协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迁往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监守珠池之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从雷州移民于岛上垦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击署移驻廉州合浦县永安所。此后,涠洲处于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之下。清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被迫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但仍有少数"寮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分行模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轮流巡防。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有内地人400名因避战乱,不顾艰险和官府之禁,来岛定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至此,荒置百数十年的海岛,田庐重兴。是时法国天主教势力乘机染指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为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光绪二十余年,涠洲由雷州正式划归合浦县管辖,置涠洲巡检司,军事建制隶属于龙门协的永安营。宣统初,归属合浦县的靖海团,设"公局"民政机构于岛上。民国初至1931年,先后属合浦靖海团和合浦第二自治区辖镇。1936年至1949年,先后属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辖镇。1938年9月13 日起,涠洲岛沦于日寇野蛮统治七年之久。在这期间,本岛成为日寇威胁侵扰我华南大后方的海空军基地。1945年6月18日,涠洲岛人民奋起歼灭残寇,涠洲光复,归县领的乡建制。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涠洲,初设乡人民 *** ,直隶于合浦县。同年8月起,归北海镇人民 *** 管辖。1953年改设第三区, 分设涠东、涠西、涠北、南湾四个乡。1959年改为涠洲公社。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经纬度范围为20°54'-21°10'N,109°00-109°15'E,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涠洲岛位于广西沿海大陆架之上,3亿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亿八千五百万年之后一直处于陆地状态。直到五千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早期,此处仍处于干燥炎热的大陆气候环境中。到2500万年开始北部湾地区才大规模沉降,形成浅海陆棚,到300万年北部湾北部海水又渐渐退去,一直到90万年之间,涠洲岛又成为陆地,呈现风化剥蚀状态。气候仍然温暖潮湿间或出现干旱。90万年之后的中更新世早期,涠洲岛又一次处于海平面之下,直到23万后的晚更新世后期,涠洲岛才完全上升露出海面,呈现出现今的样子。在250万年之后到7000年之间涠洲地区发生了至少四期数以百次的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岛上地层主体。这中间涠洲岛多次发生海洋风暴以及地震及引发的海啸, 加上平时海水与海岸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现今涠洲洲岛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海滩地貌。涠洲岛的岛形近似于圆形,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从地质状况来看,涠洲岛为玄武岩台地,地表微微起伏,覆盖著一层厚厚的紫红色玄武岩风化物。岛之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东、西拱手一带最高,海拔均在75米左右,向北逐渐倾斜,到北部之北港村一带海拔降至20米左右,然后逐渐过渡到平坦宽阔的沙质海滩,地貌类型比较简单。涠洲岛的南半部以海蚀地貌为主,无论是海蚀崖、洞,还是海蚀台、柱发育得伏带陆很成熟;北半部则以海积地貌为主,有沙提、渲湖、沙滩及礁坪。在海蚀地貌中又以南湾沿岸为典型。南湾原是一南边破口的火山凹地,被海水淹没形成海湾,其周围是火山沉积岩。在海浪和潮汐的交相侵蚀下,潮间带附近的岩石首先遭到破坏,便形成了呈层分布的海蚀洞穴,而洞穴上缺顷部的岩石失去支持后沿垂直节理断裂或崩溃下来,于是又形成陡峭的海蚀崖。东、西拱手间近5公里长的海湾上布满这种海蚀崖,它们高度在30~50米之间,坡度大于75°。国内最年青火山,岩浆气泡完好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在崖脚下被保存下来的天然平台。南湾东侧猪仔岭脚下的海蚀台不但平坦,而且在其台面上经常可以发现很多火山弹及共形成的冲击坑。每当台面上的火山弹被冲走后,海浪还会挟带岩屑继续磨蚀那些坑坑窝窝,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圆桶状瓯穴。海蚀产台上有时会残留下一些坚硬的岩石柱体,这就是海蚀柱。猪仔岭就是一个巨大的海蚀柱,高35米、宽不足30米,长却有100米左右。涠洲岛的海滩以宽阔平坦的沙质海滩为主,一般宽150~300米,沙砾层厚4~8米,平铺于玄武岩之上层部岸断间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间带一般比较宽阔,最宽者可达150米。潮下频宽约60米,有珊瑚分布 。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残体很容易与壳沙砾等堆积胶结成海滩岩。涠洲岛北港一带的海滩岩从古澙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带上部,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原来的火山口已变成了南湾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态十分明显,火山口为高达50~80余米的弧形陡壁。涠洲岛北部潮上带有新老两道沙堤,南部海蚀崖上有三层海蚀洞,崖脚有两极海蚀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涠洲岛一直在间歇地抬升,其幅度可超过20多米。涠洲岛年平均气温23℃,终年无霜,年平均降水量1297mm,干湿季明显,6~9月为雨季。截至2012年,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86种,隶属16目52科,占广西鸟类种数543种的34.125%。这些鸟类 *** 有13种被IUCNX列为受胁物种,其中濒危(EN)物种有3种,易危(VU)物种有6种,近危(NT)物种有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9种,包括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候鸟(包括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186种鸟类中,候鸟有172种。留鸟仅有14种。在候鸟中,旅鸟最多,有117种,冬候鸟48 种,夏候鸟7种。涠洲岛的树种主要为苦楝、桑、黄葛树 、樟树等。新引进树种主要是木麻黄、台湾相思、银合欢和桉类等,主要为木麻黄和台湾相思构成的防护林。鳄鱼山景区位于南湾西侧鳄鱼岭,2009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鳄鱼山景区内有鳄鱼山灯塔、汤翁台、火山口遗址、龙宫探奇、藏龟洞、贼佬洞、百兽闹海、海蚀拱桥、月亮湾、珊瑚沉积岩景象、海枯石烂、月亮广场等景点,还有火山弹冲击坑、古树化石、水帘洞、海蚀柱、海蚀墩等地质奇观。鳄鱼山景区涠洲岛盛塘天主教堂位于涠洲岛盛塘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士建于1853年,历时10年建成,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整座建筑主要取材于海底珊瑚沉积岩,运用周密的力学设计建成,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德式教堂,外表高耸的罗马式尖塔有着"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天国神秘"的幻觉。教堂高13.5米,长56米、宽17米,全用岩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纳教徒1500人。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珍藏多种火山岩、珊瑚、海洋生物标本。所有标本都注有详细说明,并附有地质公园景区内相应图片。影像大厅有涠洲岛宣传片播放,动感大厅有4D科普电影,展示涠洲岛的海洋知识、地质知识。五彩滩景区位于涠洲岛东海岸,景区内长达1.5公里的海岸几乎都发育有20-50米高的海蚀崖,崖面耸立;海蚀平台在海蚀崖前展布,平坦而宽阔,退潮时可见宽达几十米至上百米的海蚀平台。在海蚀崖与海蚀平台的交界处形态各异的海蚀洞随处可见。石螺口位于涠洲岛西部,其附近村庄形似石螺,名石螺,属于海岸地貌,风暴事件和地事件趁沉积极为丰富。沿岸火山岩、海蚀岩,丰富、奇特、怪异。海滩西北部一名"望夫石"的海蚀岩,似身背婴孩的美丽 *** 站立海岸盼夫归来。涠洲岛"滴水丹屏"位于涠洲岛西部的滴水村。滴水丹屏的形成堪称中国火山景观的奇迹,岩石形成的悬崖峭壁,是海蚀地貌, *** 的岩层有红、黄、紫、绿、青五色相间,纹理异常清晰,崖顶之上藤树缠绕,红花绿叶倒挂崖头,展现出旖旎多姿的色彩,取"丹屏"。巨崖岩层上长年涌动着水珠,不断地向崖下滴落,所以取名"滴水"。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北海市南部海域,是全国10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总面积2512.92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1278.08公顷,适度利用区1234.84公顷。涠洲岛珊瑚礁主要分布于涠洲岛北面、东面、西南面,是广西沿海的惟一珊瑚礁群,也是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分属26个属科、43个种类。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南海区特色生态系统,具有高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特点。涠洲灯塔位于涠洲岛之巅,1956年设立,原为铁架结构,1969年改建为石塔。2002年,广东海事局拨款100多万元重建后的涠洲灯塔,高22米,内设镟转楼梯,上落方便,梯级铺贴红色花岗岩面层,塔身内侧贴白色瓷砖,外侧面贴白色仿石砖。灯塔采用高级铝合金刚化玻璃水密窗,耐腐蚀、防水性好;塔的底部和悬挑室底板处巧妙地开设通风孔,使灯塔内部长期处于通风透气状态;塔顶安装上海产铜制灯笼,灯光射程18海里;灯塔上部设计有瞭望台,可观赏全岛风光 。涠洲岛灯塔2001年12月,海城区 *** 及涠洲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制定《涠洲岛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先后投资700多万元新建和完善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碑、主题广场、火山地质博物馆、火山口公园、滴水丹屏、石螺口、芝麻滩、天主教堂等景点,以及景点道路、公共厕所、绿化长廊、停车场、景点标志碑、中英文解锁碑等配套设施。层层火山地貌2010年,《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的获批实施,涠洲岛成为继海南岛之后,中国第二个被明确定位为发展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海岛。2011年3月份,《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获自治区批准实施;6月份,《涠洲岛鳄鱼山景区创5A规划》获自治区旅游局批准实施;8月份,涠洲岛旅游区建设总体规划》获市 *** 批准实施。此外,北海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北海银滩中区旅游规划》的修编工作已全面启动。 2011年8月26日,广西在涠洲岛启动总投资逾3亿元人民币的首批10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以生态环保设施为主的项目涵盖景区及道路绿化、地质遗迹保护、垃圾污水处理、游客服务中心及酒店设施等。2012年12月14日,24个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项目在涠洲岛开、竣工,开工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一期、西南海岸整治修复、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等15个项目,总投资约11.2亿元人民币;竣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包括城乡风貌改造一期、鳄鱼山景区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天主教堂修缮及广场改造等9个项目。2013年,涠洲岛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涠洲岛南湾海景酒店改扩建、北岸生态休闲路等首批启动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明代剧作家、诗人汤显祖被贬谪赴任徐闻县典史,游览涠洲岛后留下一首诗《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其诗云: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乌艚藏黑鬼,竹节向龙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从诗中的描述来看,汤显祖是从海上来看涠洲景色的,在明代,涠洲岛就是一个人群聚居的地方,当时涠洲已具一定的开发程度。涠洲岛客家来源历史涠洲岛产生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是由于涠洲岛是一块四周被大山包围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罗霄山脉,东面是武夷山与九连山脉,南面是南岭,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还有一条雩山山脉与武夷山相连结,从而把江西的南部与中部隔开,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生活在涠洲岛的原始居民是与赣、闽、粤、浙等南方地区同一族属的百越民,他们"各有种姓,互不统属"。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涠洲岛,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和中国沿海其他地区渔民一样,涠洲居民大多敬妈祖(当地人称"三婆",因妈祖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为神明。涠洲三婆庙(又名妈祖庙,天后宫)位于涠洲岛南部南湾港北部,庙建于火山悬崖峭壁下,依山傍海,建筑别致。因原天后宫由于处在悬崖峭壁下面,非常危险,便在它的前面模仿新建一座天后宫。庙宇呈褚红色,院内有棵老榕树蔽日成荫。每逢年节、渔船出海和返航,居民用鸡鸭鱼肉、珠宝敬拜,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和农历十月收获季节,渔民均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谢三婆保佑平安、丰收之恩。此举当地人称给三婆"还福"。涠洲岛三婆出游活动每年都举行一次,一般为年末举行。涠洲岛旅游景区门票为115元/人,1.2米以上1.4米以下儿童、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老人等可优惠到60元/人,1.2米以下小孩、记者、带团导游、本岛居民免费。涠洲岛地质博物馆至火山口电瓶车费为20元/人(往返)。涠洲岛第一种:龟石海滨公园(骑上北海地区最陡的山坡)-大沙滩-渔家风情村-海参养殖厂-天主教堂-石螺背-海底珊瑚区(潜水)-百兽闹海。第二种:鳄鱼山公园看日出-游火山口遗迹-仙人洞-滴水丹屏-三婆庙-风波岭(下北海地区最陡的山坡)-猪仔岭。上岛需乘坐客船往返,票价为B仓120元/人(单程)、A仓180元/人(单程)、特等舱240元/人(单程)。快船有飞逸1号、飞鸽号、飞达号、飞鱼号、北游6号、北游8号、北游12号,慢船有北部湾1号、北部湾2号、北部湾3号。快船航行约1小时,慢船航行约2.5个小时。旅游旺季、大风浪天气开慢船。船票售票点及营业时间:国际客运码头07:15-18:00、华美广场07:15-22:00、旺盛路07:15-22:00。路线1:北海福成机场-北部湾广场-3路公车-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路线2:北海火车站-2路公交-3路公车-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路线3:北海南珠客运站-15路公车-北部湾广场-3路公车-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