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文句子网-分享成语故事,成语典故,优秀作文,励志语录文章!

当前位置:

道可道非常道(非常道的意思)

2023/09/19  阅读 3 次 标签: 诗句欣赏
摘要: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非常道的意思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非常道的意思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道可道非常道全文解释
  2. 道可道,非常道的释义
  3.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一、道可道非常道全文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二、道可道,非常道的释义

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生成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后人在诠释这句话时,产生了歧义。

三、如何理解***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一个“道”字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

(道德经)由道经和德经组成,大家看到的版本开篇第一章,多数首语都是“道可道,非常道”,几乎没有异样。而据古籍记载,这并非是原文,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该书成文已久,传至汉代,还是原版正宗,因汉帝刘恒继位,恒字犯了名讳,为了避讳,那时的文篡官改恒为常,一字之差,意思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早年前,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道德经)锦绢版一书,不过,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也是迄今为止,最能反映(道德经)原貌的原始古籍,后人加以修订合并,变成了我们眼里现在的(道德经)卷本,(道德经)的道德二字,和现在应该不是一个意思吧。

“道可道,非恒道”,有几年,我将之咏读了无数遍,我是不看白话的,并非是瞧不起,而是希望通过原汁原味来触摸老子的初衷。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的就将之与(易经)混为一体了:“道可道非恒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后来出了感应,自己加了一句:“道可道,非恒道”,无道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无道是道。也是老子所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道?(易经)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白话就是:有天有地,就有了高和低,有高有低,就有贵贱。引而申之,就是天下一分为二,统分阴阳两面,二者合为一体就是无极,一分为二,就是太极,阳转阴,阴转阳。“道可道,非恒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我的感悟是:自然从无到有,从有到变的变化规律,是自然现状,二者相生而且相制,相克又相依。老子希望以这种相生相制,一退一进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以实现天下大同、安贫乐道的无为局面。这样的观念在(道德经)里面随处可见。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是故无为之道,利益平衡也,意义是积极的。长话短说哈,“道可道非常道”,怎么来解释呢?用老子的治国目的,是:

———有无相生这样的治国理念可以传授说教,但并非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真理不会永恒,永恒的都不是真理。这就进入了相对论的领域。———而我的解释是:自然规律可以总结记录,但并非是永恒不变的。难易相继,有无相生,高下相迎,产生了自然的变化特性,因为,永恒是一种静止状态。如果说有,就是这种永不改变的自然变化特征。后来就“道字的自然本意写了两篇贴文,(论对立)个(说创新),写完之后尴尬了,懂者廖廖,徒生伯牙之叹!

(道德经)和(易经),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有客观的思想,也有主观成分在里面,读其客观论述,头脑是清晰的,到了主观部分,容易糊涂。客观是世道,主观是儒道,老子从世道到讲人道,孔子从阴阳到讲五行,但是,对阴阳对立变革创新这一核心给忽略了,最终使(道德经)哲学实用价值打了折扣。道是道,儒是儒,道济世,儒修身,应该区分。

同别人略有不同之处在于,我喜欢用实际来论证理论的真实性。什么叫“无道是道?”———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个道就是狭义上的道。什么叫“道可道非恒道”?第一个人炒股赚了大钱,于是授徒教学,应者如云,结果所有人都亏着走了,这就叫“非恒道”,这个道是途径。什么叫“一阴一阳之谓道?”男女相合组成家庭,生儿育女,家庭就是道,道是生命源。所谓孤阴不生,孤养不长也,这是生命之道!对立无尽言,道无尽性,殊途同归也。

可能是看多了,想多了,以至思维入了梦境,记得一个夏天的夜里,睡意正酣,梦里说出了八个字:“横向对立,纵向互依”。蓦然惊醒,赶紧记了下来,梦里的东西很容易忘掉的。对立是并存,互依是统一,这不就是自然的真实写照么!从此,再也不看了,我的易道研究得以搁笔。之前好像有报道说,一位解放军女大学生,研究某军事编程,历时三年未果,最后梦中破解了难题。也许,这就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

“道可道非恒道”,以有为道,天下无道,以无为道,天下有道。有无相生,生生不息也,曰恒。

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里有三个“道”和三个“名”,容易把人绕糊涂。其中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其中第一个“名”和第三个“名”的意义基本相同,我们之后再讨论。

先说第二个“道”和“名”,这两个字表示的是“言说”的意思。“道”就是用语言去谈论,“名”就是用语言去命名。

人类的语言,都是从经验来的。比如汉字最早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件具体的东西或事情。

所以,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一般是具体的、经验的东西。人很难用语言表达抽象的、脱离了经验的东西。比如“抽象”这个词,虽然很抽象,但是抽指抽取、抽离,象指形象,都是来自于经验的。

所以,能够言说的,都是与经验有关的,那些完全脱离了经验的,是不能够言说,只能靠意会的。

道可道非常道(非常道的意思)

再说第一个和第三个“道”字。“道”有两种意思:

第一,指宇宙的本原,万物的本体。道生成了万物,《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有各种不同的属性,比如有大有小、有红有黑、有硬有软。既然道是万物的本体,那它就不能有具体的属性。如果道是大的,它就不能是小的东西的本体,如果道是红的,它就不能是黑的东西的本体。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他试图用水的性质去解释万物的生成。他的这种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因为水是具体的、经验性的东西,怎么能是世界的本原呢?他的这种学说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老子认为万物的本体“道”超越了一切经验,是绝对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子的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仍然有人在学习研究。

既然“道”超越了一切经验,那它就是不可言说的,因为所有言说都是经验的。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本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本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

第二,道也指万物的最根本的规律。

自古以来人们发现了很多规律,大部分规律都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是人类总结经验的产物。

然而,从经验中发现的规律必然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人们以为已经穷尽了宇宙的最基本的规律,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尽头。甚至有人说,只要知道了宇宙某一时刻的全部状态,就可以推算出宇宙所有时刻的状态。

结果后来物理学家又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论,证明牛顿力学只是在低速宏观世界才是近似正确的,在微观世界或者高速状态下,牛顿力学就不准确了。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又可以解释为,可以言说的规律,并非宇宙的根本规律。世界最根本的规律是无法言说的,所谓“大道至简”,道简洁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为宇宙的根本之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只有上士才能真正领悟。

最后说第一个和第三个“名”。名既可以指事物的名称,又可以指事物本身。

这句话是说,人们可以命名的事物,都是经验事物,不是恒久存在的事物,它们的名称也不是恒久存在的事物。只有人们无法命名的事物,才是恒常存在的。

那么人不能命名的事物是什么?显然是宇宙的本体,这是超越了一切经验的事物,因此不能用出自于经验的语言来给它命名。

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勉强给万物的本体取名字,叫做“道”,叫做“大”。这只是一种比喻,帮助人去理解道。道是万物的本体,生成宇宙万物,所以说道大,并不是说道的形体是大的。因为道既不大,也不小,没有形状,不能用大或小来表述。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梦露居士

关于道可道非常道,非常道的意思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 http://www.wenzhangxuan.cn/lizhi/10547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http://www.wenzhangxuan.cn/ 站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松叶堪为酒(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Copyright © 鼎文句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038372号 Power by ZBLOG版权 美文摘抄,高中800字作文,初中作文,读后感,日记,经典语句,经典句子,诗句大全尽在鼎文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