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对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和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
很多朋友对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和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的娇羞之态尽现在众人等了半天后还不肯出来,而出来的时候还要用琵琶来遮住半个脸,借此来形容羞涩.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脸。
是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
原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写弹琵琶的女子很长时间都不出来,出来后还用琵琶半遮着脸时忸怩娇羞的状态。后来引申为表态不明确,遮遮盖盖,怕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请问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是: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出处节选】《琵琶行》——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话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扩展资料
《琵琶行》写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关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http://www.wenzhangxuan.cn/ 站长!